人像石雕Like stone
2020十大新闻(事件、人物、图片)评选开始
NG体育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生物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15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列全国农林高校第一位。社会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园林等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农学院王辉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历时15年育成,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累计种植1.42亿亩,生产优质小麦50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2.1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月11日,我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启动。该项目是我校继食品学院与美国林肯大学合作办学之后的第二个国外合作本科教育办学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环境科学专业获批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我校资环学院牵头组织实施,学制4年,学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双方大学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符合双方授予学位相关条件,获得双方大学的学士学位。该项目课程总门数为54门,总学时为2584学时,总学分为142.5学分。
3月,我校实验幼儿园晋升为陕西省示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创建于2014年9月,现有12个教学班、404名幼儿。多年来,学校领导始终心系教职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在经费投入、资源利用、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持续关心和大力支持。陕西省示范幼儿园考核评估小组认为,西农大实验幼儿园文化浓厚、特色鲜明,办园目标明确、理念先进、制度完善、管理精细、卫生保健和安全工作扎实细致,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了2019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评价结果,我校评价等次为“好”,这是我校连续两年获此“好”评。过去一年,在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两大主线,用好用活“三团一队”扶贫模式,整县域扎实推进对合阳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圆满完成全年任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媒体累计报道我校扶贫工作400余次。
5月,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国审新品种,我校刘曙东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100”、马翎健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99”、李学军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369”、吉万全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501”、王辉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20”、高翔教授团队培育的“西农364”共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为国家粮食安全再次贡献西农力量。
5月20日上午,我校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大会在北校区三号楼前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为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授牌。这是学校统筹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探索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肩负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和部分管理的职责,下设心理教育、军事理论、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艺术教育等五个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
7月6日,陕西省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决定依托我校成立的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校长吴普特受聘为研究院院长,副校长罗军受聘为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院将汇聚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针对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开展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模式与标准研究、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与成效评价研究等,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
9月8日,我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咨询评议会,以两院院士、高等教育战略专家12人组成的专家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原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其余成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仑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金宁一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张佳宝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对我校2016-2020年相关总结材料进行审议,把脉诊断我校“双一流”周期建设的符合度、达成度和建设成效。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当天上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67家单位被授予第二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本次活动以“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代表学校领取牌匾并介绍学校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10月22日,第27届农高会开幕的第一天,我校与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苗木生产经营权以1100万元许可该公司实施,这一转让费刷新了去年由山东“鲁丽”苹果新品种所创造的1000万元全国最高纪录。“瑞香红”是赵政阳教授团队历时20多年、继“瑞阳”“瑞雪”之后所育成的第三个晚熟新品种,2020年1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11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交流中心210会议室举行。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先生慷慨捐资1500万元人民币在我校设立基金,分为唐立新优秀学生教育发展基金项目、唐立新优秀教师教育发展基金项目、唐立新综合素质发展基金项目、唐立新文艺基金项目四个部分。将主要用于奖励和支持西农学业优秀、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及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农学87级校友陈耀祥、园艺蔬菜80级校友杜胜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农学61届校友梁增基、机化83级校友许振林、林学97届校友党晓鹏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这5名校友是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广大西农校友的优秀代表,是学校的骄傲与自豪。他们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初心使命、生动诠释“西农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华彩篇章。
11月28日至12月3日,我校2020年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本次会议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共分为主题大会、大会交流、专题研讨和总结反馈四个单元。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主持会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培养处处长郝彤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对我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五点建议。校长吴普特就扎实做好研究生教育改革部署了五项重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价值引领,激扬榜样力量,彰显我校立德树人成效,12月17日晚,学校第一届荣誉校园学生表彰颁奖典礼在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举行。本次表彰涉及18类个人和集体奖项,共有4622名学生和128个班级获表彰。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等校领导为学生颁奖。副校长冷畅俭宣读表彰决定,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主持颁奖典礼。颁奖典礼通过学校企业微信直播平台、B站官方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直播。
12月21日,国内首个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在榆林市米脂县建立,同时挂牌的还有米脂县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这是我校在陕西建立的第四个苹果试验示范站,也是我校适应苹果产业中心区“北扩西移”,为巩固陕北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的新探索。作为校地合作共建的新探索,2020年,榆林市提供300万元设施建设与改造经费,200万元试验示范工作经费,对我校米脂试验站老旧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作为该试验站生活、办公、科研后勤保障基地。今后,榆林市还将每年提供试验站项目经费200万元,给予事业编制人员,全力支持试验示范站建设。
疾风知劲草,危难显担当。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校医院第一时间在除夕投入战斗。有着20年临床经验的张瑞星,作为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亦乐园(宾馆)医学隔离点开展工作。元月26日(大年初二)就投入工作的张瑞星,两个多月一直坚持在一线,从消杀开始,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对区域进行了划分,制定了医疗点观察办法、消毒流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等8项工作制度,使之符合医学规范,确保师生安康。
3月13日晚,我校动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杨龙带着他的创业项目《纳米药产业化》参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栏目,并获得安龙基金800万的融资。杨龙是我校动医学院2014级临床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欧阳五庆教授,研二时专心投入纳米药的产业化研究。2016年9月,他创办了杨凌华翼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积极推广国家专利。大多数纳米药存在产品保质期短等问题,但杨龙团队的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纳米药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药品保质期达3年以上。目前公司拥有54项发明专利及3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公司生产的近十款产品在全国4.3万余家药店销售。
63岁的二级教授杨改河老师担任了农学院的本科生班主任,他说:“第一我有时间,不像有些年轻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拖累大;二是身体好,精力无处用;三呢,我从一个农村娃到现在,在学校这么多年,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都干过,经过很多事,接触过多类人,人生中的很多收获感悟可以分享给年轻人,供他们成长中借鉴。”
5月27日11时02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开展相关测量作业。这是自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活动启动以来,登山队第三次向顶冲锋,最终将觇标竖立在珠峰之巅。在这样一个无畏艰难的团队中,有一名校友让师生激动不已。他叫周磊,2010-2013年在我校资环学院攻读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硕士专业,毕业后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工作,是本次珠峰之行的媒体保障人员。
83岁的张淑珍是我校1961届校友。毕业主动要求派往“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便来到了山大沟深的商南县,一干就是60年。如今,商南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建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5600吨,产值达9亿元;发展茶叶大户4200多户,带动贫困户2.4万人;试制出六大系列、30多个茶品种……“我这一辈子,都感念。”张淑珍把自己的热血与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耄耋之年,“只愿清风拂山岗”,回首处,初心所寄,秦岭深处闻茶香。
6月29日上午,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国际双学位班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南校区举行,51名学生获国际双学位,有43名同学收到了国(境)外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出国深造率已达84.3%。录取高校除了瓦赫宁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鲁汶大学等食品类传统名校外,还有哥伦比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综合类顶尖高校,有5名同学还跨专业申请到了全球卫生、生物统计、管理学、商学等专业研究生。其中国际1603班实现了100%深造,李佳诺同学更是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9所著名高校的offer,整体深造质量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7月,由农民日报社启动实施的第26届“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典型推介活动结果出炉,共有十位同志荣获“2019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称号。其中,我校农学院宋卫宁教授团队由于在小麦基因组破译的突破性成果而入选。其团队经过13年的持续研究,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70多个研究单位共同协作,以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国春”为标本的全基因组参考序列图谱正式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18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7月10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评审结果,全国114所高校立项50个,我校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2019级硕士生朱志远申报的课题《农林高校场站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获批。项目将以我校试验场站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类场站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在科学普及与科技推广中的主导模式和基本做法及其效果评价,对农林高校场站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合阳县是葡萄适生区、优生区,九十年代有着红缇之乡的美誉。但由于果农不掌握技术,盲目生产,品种单一,重产量不重品质,商品率不到30%,效益低下。我校葡萄专家张宗勤以学校建在合阳的葡萄试验示范站为基地,一年200多天工作在合阳,以站为家,技术示范,冷棚红地球葡萄售价增加到每斤5元以上,新品种阳光玫瑰每斤售价达20元以上,推动合阳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发家致富,成了当地政府的红人,群众的亲人,获评2019年陕西高教系统学雷锋活动“岗位学雷锋标兵”。
9月,陕西好人榜发布,我校水保所2018级博士生郭玥微上榜。郭玥微先天性极重度耳聋,听力一级残疾。2018年,她发表一篇SCI论文,2019年,发表两篇核心论文。在学术上,郭玥微热爱钻研,孜孜不倦地探索科研道路上的每一座宝藏;在生活中,郭玥微爱好广泛,乐此不疲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好。她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刻苦的学习精神、专注的科学研究精神,展现了90后研究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让自己的青春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8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人员名单,我校博士后单媛媛获得该项资助,获批经费18万元。课题为“OVM干预2019-nCoV刺突糖蛋白与ACE-2互作的效果与构效关系研究”,预期成果不但可以开辟一条病毒防御的新途径,作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制的重要补充,同时可以极大提高禽蛋附加值,在健康产品市场和禽蛋高附加值产品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9月,我校信息学院已故教授陈勇获评2020年陕西省师德标兵。陈勇执教27年来,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正直、真诚、善良的人格,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任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主任十多年,团结同事、无私奉献,务实肯干、开拓创新,带领团队积极投身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在全国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员”,学校“我最喜爱的老师”、“金牌教师”和杨凌示范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9月,人文学院赵晓峰教授以5篇论文被全文转载荣登“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榜单。该榜单每三年发布一次,2019年版是第二次发布。2016至2018年,赵晓峰教授发表的《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重塑——兼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社会学命题》《信任建构、制度变迁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一个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策略与实践》《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及《行政下乡与自治下沉:国家政权建设的新趋势》等5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0月18日,我校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刘慧泉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在小麦赤霉病菌有性生殖和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Genome Research、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New Phytologis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
11月5日,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2020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在哈尔滨落幕,我校机电学院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团队硕士研究生苏虹宇负责的“炭索未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项目荣获农业农村组国家级金奖。项目聚焦林木生物质资源的热解清洁利用,通过创新攻关,研发出清洁热解炭联产一体化设备及系列技术,可将葡萄枝条、棉杆等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的农林废弃物定向转化为木质活性炭和木醋液等产品,实现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
11月1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詹义清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活动中获得思政课程教学标兵。她说:“‘大练兵’让我在教学内容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今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增进了与其他兄弟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切磋和交流。今后将继续上好每一堂课,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 停课不停学”要求,提前谋划、精心部署,2020年开课2206门,7177门次。其中春季学期在线门次,在线人,在线门优质MOOC课程,在爱课程国际平台面向全球开出首批11门在线课程,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贡献西农力量。图为2月17日学校网络在线教学开课第一天,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对学校网络在线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2020年2月,习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我校四大学科使命之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色和优势所在。2月18日,距离学校不远的宝鸡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的一个关键菌源地,康振生院士率团队专家胡小平教授、王保通教授驱车30公里到宝鸡眉县常兴镇杨家村麦田作调查。在春灌不久的麦地,康振生院士向农户讲解条锈病危害过程与防治举措,勉励眉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继续严密监测并做好防控准备。图为康振生院士与团队专家在宝鸡眉县常兴镇杨家村麦田里调查小麦条锈病。
受疫情影响,五一期间,正值我校第一批学生返校,全体学工干部坚守岗位、枕戈待旦,迎接这个特殊的劳动节。在学子返校途中,由教工、党员、青年突击队等学生骨干组成的一支支志愿者队伍,在车站、机场、校门口、宿舍楼前,负责秩序维护、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行李运送等工作。大家不畏酷暑、辛勤付出,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确保学子平安顺利返校。图为学工干部深夜在等待学生归来。
从4月27日开始,我校首批自愿返校学生陆续回校。截至5月5日,全校返校学生共6925人,其中毕业年级本科生2159人,研究生4766人。返校后,研究生导师、本科生指导教师与学生们见面,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完善毕业设计,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们每天至少联系1 次,各学院(系、所)安排了健康、就业、心理等线上辅导和爱国主义、劳动、生命与感恩等线上教育活动,美丽的校园因为学子归来增添了更多生机。图为园艺学院李翠英副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观察组培苗生长状况。图为园艺学院李翠英副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观察组培苗生长状况。
为了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在基层组织中的示范引领和模范表率作用,7月1日,学校举行了动物医学院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成立大会。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张涌院士为支部成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号召支部全体党员不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西农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图为张涌院士带领支部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7月21日至8月6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课题“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壤侵蚀评估及其调控策略”和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由课题负责人刘宝元教授、安韶山研究员带队,考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解密土壤侵蚀的“青藏密码”。科考队从西宁出发,途径玛多、玉树、杂多、治多、沱沱河、安多、那曲、申扎、、日喀则,拉孜、定日,到达珠峰大本营,跨越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头,考察行程约6000公里。图为课题组成员正在开展水样调查。
今年7月开始,我校安排专家教授带队,以43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的队伍,奔赴青海、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新疆等九省区,分别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乡村振兴百县万户大型调查”“西北五省民俗文化调研”。在两个月时间里,师生们围绕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采取走村入户、问卷调查、收集文献、统计资料和摄影摄像等方法和技术,完成了93个县、44个乡镇、297个村的问卷调查8370份,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图为指导老师晋蓓在黄河岸边指导学生开展调查。
5月22日和6月9日,我校镇巴第四批研究生助力团、合阳第五批研究生助力团共35名研究生奔赴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助力脱贫攻坚。期间,同学们结合专业优势和学校资源,立足镇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和智力优势,全覆盖走访调研354个村(社区),对接帮扶1800余户贫困户和20个示范园区,发展红提葡萄、樱桃、红薯、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示范产业10万余亩,联系专家教授现场开展产业技术培训60余场次,帮助合阳县建成年产5000吨的小米锅巴生产线等,为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肯定,合阳第五批研究生助力团被授予农业科技服务奉献奖,镇巴7名助力团成员被评为优秀团员。他们的事迹受到了央视媒体的高度关注。图为8月6日,镇巴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帮扶农户。
9月14日上午,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生军训动员大会在我校北校区田径场隆重举行。因防疫需要,大部分研究生新生和新生家长不能到场参加,因此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学校首次采用了5G+无人机传输与直播技术,通过B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云直播平台等多平台同时进行直播,以满足新生家长及不能到场学生、校友和关心我校发展人士等观看需要。本次方便新颖的云上开学典礼,多平台线万余人次,实际收看人数达5万余人,开创我校直播收看纪录。
9月14日上午,我校场站服务中心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运段再次携手,来自我校猕猴桃领域的专家教授,知名校友、企业家应邀搭乘6064次“秦岭公益小慢车”,在行进的车厢中为老乡们专题讲授野生猕猴桃的资源与利用,将农业科技知识传播至铁路沿线,助力山区脱贫攻坚。场站服务中心已经与西安客运段成功联动协作三次,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桥梁纽带”参与其中,在行进的车厢中“传经送宝”科技扶贫,让山区贫困群众受益。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部署安排,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总指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助力毕业生充分满意就业,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秋季双选会于9月26日在南校区田径场成功举办。参会的349家用人单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全国27个省、市(区),涵盖企事业单位、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初教育机构等,所属行业涉及农林牧渔、软件及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岗位5742个。图为应聘学生与用人单位人员交谈。
在今年的军训中,我校深化新生军训改革,突出实战化军事技能体能训练,帮助新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各学院系副书记带头参加训练,与5230余名参训学生同走一条行军路,同上一堂教育课;33名带训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训练。图为受训学生跨越火圈障碍。
同志亲自指导了示范区的成立与学校的合并组建,一直关心支持示范区和学校的发展,曾八次到杨凌,七次来我校。2013年5月,他在北京接见我校师生,对大学生漆木篆刻协会学生进行了指导。2014年4月26日,他第七次走进我校,在考察的过程中还视察了大学生漆木篆刻协会工作坊,希望同学们通过篆刻来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自信和自尊,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艺术启迪思维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图为同志10月向我校捐赠的篆刻条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为我校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战士代表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感谢老同志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做的贡献,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据了解,我校共有15位老同志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图为孙廷相向吕卫东一行展示他保存的抗美援朝纪念品 。
12月4日,我国土壤学家和水土保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塑像落成仪式在我校水土保持研究所举行。整尊塑像由花岗岩基座和半身铜像组成,高3.1米,宽1米,深0.8米。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陕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魏增军,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前进、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史高领共同为塑像揭幕。师生代表向朱显谟院士塑像敬献花篮。图为张宝文、陈存根、魏增军、吴前进、李兴旺、史高领为朱显谟院士塑像揭幕。
“校地联姻结硕果,庆城苹果进校园。”为感谢学校对甘肃庆城县苹果产业的大力支持,庆城县果农向我校师生赠送5000盒、20000个亲手种植的 “瑞阳”“瑞雪”优质苹果新品种。12月25日,“感恩西农——庆城科技成果进校园”活动在我校北绣山活动中心举办。捐赠仪式上,庆城县委书记葛宏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及全县32万群众向学校赠送写着“校地协同助三农、科技之花结硕果”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