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件石雕Furnishing articles stone
文人雅趣黄杨木抱石仿奇石摆件
太湖石,因宋徽宗的喜好而名扬四海,其独特的美感在古代文人雅士中极受欢迎。黄杨木生长缓慢,难以形成粗壮的枝干,因此多呈现出盘虬状。盘虬,作为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暗示着生命力的顽强和神秘。而今,这件作品以黄杨木的弯曲之状为基础,结合太湖石的形状进行雕镂而成,它的诞生,极富文人雅趣。
黄杨木系常绿灌木,木料色泽优美、质地细密,但难有大材,且生长极其缓慢。唐代张祜《酬凌秀才惠枕》诗云:“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宋人陆佃《埤雅》卷十三“杨”:称“黄杨木性坚致难长,俗云:岁长一寸,闰年倒长一寸。世重黄杨,以其无火。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取此木必于阴晦,夜无一星,则伐之为枕不裂。”又欧阳修有《黄杨树子赋》。黄杨木材质细腻柔韧,表面光滑,木色淡黄,俗称“象牙黄”,老黄杨木则呈浅绿色,并有斑纹。黄杨因生长艰难,无大料,明及清前期家俱多用于制造红木家俱的枨子、牙子、嵌饰等构件,或雕刻成精细的摆件。
此件作品为随形抱石黄杨木,其质地细腻、色泽黄褐,斑驳不一。取古朴自然的质感,朽中取奇、乱中得巧,几乎不斫,别有生趣。作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手法苍劲有力,注重虚实相生。在匠人手下,采用仿生手法,依据太湖石的制式进行随形雕刻,经过NG体育电子游戏官网镂空、穿雕等技艺,太湖石的造型巧妙地塑造了出来,将太湖石的“透、漏、瘦、皱”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黄杨木通体剔透,线条流畅自如,展现出太湖石独特的韵味。
作品充分运用了黄杨木的自然形态,将木材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整件作品取材于太湖石的“透、漏、瘦、皱”之意,同时结合木材的自然形态,雕琢成山子的形状。山子修长伟耸,刀斧痕迹清晰可见,犹如绘画中的“斧劈皴”,起伏波磔,纠缠交织,玲珑剔透,颇具神韵。
整件作品简练而不失雅致,呈现出自然木根的形态。造型古拙而精巧别致。通体包浆浑厚,色泽古雅,散发出幽香之气。整体高雅俊秀,是自然木根形态之文人书斋雅具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富有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品。无论是工艺精细的雕工还是木材本身的美感都令人赞叹不已。这件作品充满了文人雅趣和自然之美,无疑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