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件石雕Furnishing articles stone
【非遗白城行】李氏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国祥:巧手匠心且将绝技薪火传!
刀虽小,力则千钧;石虽坚,柔肠百转。看李国祥雕刻石头,每一刀都云淡风轻,但刀刀起落间,烟尘散去处,石雕作品都能呈现给世人一份惟妙惟肖、一份活灵活现。
刀耕不缀的李国祥,从事石雕创作60余年,他将李氏石雕传统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与梦想。
中国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日趋成熟,并由此发展到民间,使石雕艺术发展日臻完美,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
李国祥祖籍辽宁义县,其曾祖父、父亲均以石刻为生,刻石碑、石龟蚨、石兽和一些仿石佛等。此后,其父又以刻制铸造模具为业,这种家庭背景对李国祥从事石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氏石雕技艺已传承130余年,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传承有序、谱系清晰的非遗石雕项目,历经四代人的坚守与突破,已颇具规模。这一项目于2010年评选为省级非遗项目。现如今,在李氏石雕三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已建起三个石雕、玉雕工作室和两个展览馆,从业30多人,加盟李氏石雕合作经营的商家6家。
在李氏石雕传承人中,李国祥其子李晓民、其女李娜的非遗雕刻技艺也名扬四海,成为李氏石雕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其孙李佰朔大学毕业后,也积极加入到李氏石雕非遗传承人的队伍,成为了新生代非遗人的代表。李国祥在通榆县投资近百万,建立了以非遗为主题的“老关东石雕艺术馆”,展示非遗作品,传授非遗技艺,供人免费参观。
李国祥的石雕创作从不固步自封,而是努力汲取他山之石。多年来,他远赴全国各地与雕刻名家切磋技艺,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首创游丝线刻技艺与关东民俗题材相结合,让作品除了具备观赏美之外,更具东北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厚的艺术内涵。
励精图治,在60多年的坚守与努力中,李国祥的石雕作品独具特色更加凸显。在石雕创作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作品在兼具典型东北地方特色的同时,他又总结出一套突破传承创作、带有时代标签的创作题材。他也因卓越的艺术成就,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优秀民间艺术家;被吉林省文联和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评选为“文化艺术大师”;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非遗师徒工作室。他的石雕作品《踏雪寻梅》获得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作品《岁月》获得2003杭州西湖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一等奖;作品《二月二》获第5届全国工艺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等。
李国祥在创作中深深的体会到,作品要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在对民族文化的研讨中,他越发感觉关东民俗题材、民族民间艺术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并付诸于创作实践。
他用三年时间搜集相关素材,曾远赴呼伦贝尔草原、索伦养马基地等实地考察北方原住民的传统生活和地方民俗,在当年原住民的撮罗子、蒙古包,体验游牧生活和渔猎生活方式,由此创作出《索伦三部》石雕系列——“勇敢的鄂伦春”“上山伏虎、下山擒狼的鄂温克”“驯鹰、驯鹿的达沃尔”等作品,共6个系列、120多个画面,再现当年这些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场景。
ng体育官方网站
同时,还创作了“关东系列”作品,“不忘初心”篆刻石雕摆件、“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永不变色”等红色题材作品。“不忘初心”篆刻作品陈列在市纪检委家风纪念馆。李国祥用非遗作品传播红色文化,用民族历史、民族精神影响着后人。
李国祥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于石雕非遗传承这个事业,他说:“非遗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我要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共进的非遗作品、记述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将李氏石雕非遗技艺在薪火相传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