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石雕Like stone
她面带微笑从7300年前走来
专题展厅里,一个拳头大的陶塑人面像,向来往的观众露出微笑。她粗弯的双眉下,双目目视前方,鼻子扁平微翘,嘴角微微上扬,宛如美丽的少女,展现出神秘的微笑。
1985年,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一处遗址被发现,随着文物考古的发掘,7300年前的淮河文明揭开神秘面纱。
630多件刻画符号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这些符号多刻画在陶器底部,内容广泛,包括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等生产与生活类,记事与记数类等。它是7300多年前淮河流域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
其中这件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像陶质雕塑品之一,那张“迷人的笑脸”一出土便轰动四方,被誉为远古时代的“东方微笑”。
她静静地伫立在淮河北岸,看着人类繁衍生息,看着大禹治水劈山导淮,看着刘邦的铁骑从身边踏过开创了大汉,看着解放战争中推着独轮车匆匆走过的英雄人民改天换地走向新时代。
“淮河之母”“东方女神”“东方的蒙娜丽莎”……这是专家学者们赋予的名字,而对于与她朝夕相处的蚌埠人来说,是蚌埠远古先民的化身,是当地的历史、源头和根脉。
双墩遗址南距淮河约5公里,除了大量的刻画符号以外,出土了陶器、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及大量的螺蚌壳,既有生产生活用具,又有雕塑品,表现出先民们以渔猎、采集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活情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与同时期国内外文化遗存相比,可谓十分罕见,是中国汉字的源头之一,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
双墩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空白,更确切地表明: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17年,双墩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立项名单。遗址公园作为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通过文化的传承,向民众传播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增强地域和国家层面的认同,达到文化共识。
NG体育电子游戏官网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7300年的岁月不减她的风采,而今,她被珍藏在蚌埠市博物馆的展窗里,成为镇馆之宝。这抹来自7300年前的微笑,穿越时空,神秘而令人向往。
那些被封缄的岁月,顺着时间的河流,人们可以从今天追溯历史,触摸史前文化的碎片。
遥想7300年前,双墩先民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创造文明、追寻美好,留一抹微笑映照古今。这份美历久弥新,流淌在蚌埠城市文明与精神的血脉之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