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钵喷泉Flower pot fountains
脱离赏梅“打卡怪圈”这样做梅花经济年年火!
这周末,你的朋友圈有被满屏的梅花刷爆吗?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溜娃的小夫妻、漫步在梅花雨中的游客...都成为了各个赏梅胜地中最亮丽的风景。
正逢春日,花与景融,赏梅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周末出游的首选。全国多个景区纷纷以“梅”引客,游客兴致勃勃、赴“梅”前行。
然而,很多人的赏梅还仅仅停留在拍照、打卡。“年年岁岁花相似”,无疑,年复一年的赏花游很容易使游客陷入审美疲劳。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梅花,难道只配“拍照打卡”吗?
【“浙”里热评】系列专题第24期,长期深耕浙江旅游文化发展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为赏花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者简介:周永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浙江休闲学会副秘书长,浙大金华智库副主任。
春风有约,花开不误,梅花无意把枝伸,朵朵花开不染尘。梅花报春,是东风第一枝。第一缕梅香,是春天的信号,梅花花香浓郁、花朵烂漫,契合了民众内心深处需要的那一种春花,赏梅成为了很多人春日出游的首选。
在周永广教授看来,梅花作为春天的信使,赏梅旅游在淡季能有效引流,在花卉旅游上有独特作用。而除此之外,赏梅游成为热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根基。
梅花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中国梅花文化,发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是世界花卉文化最为绮丽多姿的篇章之一,也是巍巍中华众多花卉文化最有特征的代表之一。
寻梅,是孕育了一整个冬天的梅花,刚刚准备好鼓苞开花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寻梅的最高境界,就是踏雪寻梅。到探梅时,树上梅花一朵两朵,渐渐开得多了起来,可能一抬眼,树上就有两三朵粉艳的梅花。等到赏梅时,便是大片大片的梅花盛开,芳香沁人。
周永广教授指出,当下文旅“不分家”,很多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都注入了文化内容。而如今的年轻人大都接受过的良好教育,具有高质量的文化需求,在出游时更加注重文化体验感。
文化的加持,让赏梅不仅仅是看一树花、拍一张照,更是一种“一步一景、闻香寻梅、看傲立枝头”的意境与氛围。
此外,梅花花期长,可以从12月底持续至来年3月,可以说,梅花旅游具备优势,它突破了一般赏花游花期短的难题。
随着梅花盛开时节的到来,全国各大赏梅景区纷纷推出“梅花旅游”宣传与活动。普宁推出了“青梅花开,魅力普宁”的梅花旅游文化节;四川平通印象梅林景区设置了好玩的农家乐...南京钟山风景区举办国际梅花节,通过直播形式等方式吸引游客。
在周永广教授看来,杭州与梅花有着极大的“渊源”,在梅花旅游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地位。曾是南宋首都的杭州,更应该在梅花文旅的‘主角’戏中扛起大旗。
每年的浙江杭州的西湖花事从踏雪寻梅开始。宋人林逋对孤山梅花枝影美的描绘、幽雅意趣的渲染、隐逸品格的寄托,将中国文人的审美,从大唐的繁华旖旎带到了宋代的淡雅静定,是宋韵代表,是中国审美高峰。
也正是在唐宋时期,杭州逐步奠定了作为中国赏梅东南中心的地位。南宋,代表着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表现在梅花园艺栽培的盛行、古梅的发现与推赏、在文人日常生活中出现咏梅文学的热潮和梅花题材绘画。
据统计,《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中专咏花卉之作,首位是咏梅1157首,远超第二位的咏荷173首。比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类可以说代表了赏梅“最高境界”的诗句就是在杭州著成。
周永广认为,文人最喜欢梅花,民国时梅花有国花的风范,邓丽君一首梅花颂,传颂至今。杭州赏梅旅游,就应该紧抓这一点。让赏梅旅游与古典文化充分融合,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在梅花的赏花经济构建中,应该注意到,咏梅、画梅、拍梅是高雅的文化经济,和江南氛围极为吻合。要让游客更懂梅、更会赏梅。让梅花旅游在文旅开发上增加文化“加持”,让梅花旅游走出“打卡游”的怪圈。以文化引导游客,从而杜绝景区梅树上游客攀爬拍照等不雅赏梅行为。
此外,梅花的文化已融入到西湖湖山之中,文旅界可以此为契机规划旅游路线,打开游人对杭州山水的认知。从杭州梅花入手,让杭州的风景与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得到更多游客情感上、精神上、文化上的共鸣。
经历过疫情,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对美景风光的欣赏,让花卉旅游不再是“老年旅行团”的专属,变成了更多年轻游客的选择。
然而赏梅等极具季节性与重复性的旅游项目,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评价:“梅花年年有、年年都相似、看过一次就不用看第二次了!”如何能够让梅花旅游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项目与文化经济?如何让赏梅旅游做到“常看常新”?
周永广教授指出:“创新”和“创意”是关键!梅花旅游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就要和文化创意活动结合在一起。每年都要有新意,才能做到“看不厌也看不腻”。
在周永广教授看来,旅游活动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典怀旧,一类是探奇图新。而这两种类型都值得赏梅旅游去探索、去尝试、去创新。
自古以来,梅花作为中国文人墨客的最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古典美吸引更多了很多游客。可以说,“文化传统”是赏梅旅游的一大招牌。
然而,如何在传统上加以创新?如何让游客在赏梅之旅中,获得猎奇感和新鲜感?这才是各个梅花景区的思考方向。
周教授指出,如果赏花旅游只是千篇一律的打卡拍照,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关注度和重复率。
首先,每年的文化创意活动都不尽相同,有关部门、景区都可以根据时节、热点等策划不同的文旅活动、游玩项目。以其他附加形式为传统的“观赏、拍照、打卡”增添猎奇性和趣味性,让赏花旅游不只是“昙花一现”!
其次,可以根据不同地域设置独特的赏梅路线,以杭州为例,赏梅可以从杭州博物馆出发,感悟梅花的诗与画,让梅文化得以充分地渗透;下一站可以去西湖孤山了解林逋的“湖山寻梅”,体会文人墨客的闲情与雅致;最后,可以去杭州植物园灵峰欣赏数千株梅花,探寻春日美好。
梅花尽管“古老”却依然可以“网红化”,极具古典雅致的梅花也可以很接地气!年轻化的赏梅游玩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传统”中的趣味,也让很多老一辈游客拥有不同以往的新体验。
周永光教授感叹道:“旅游业必须重新审视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不能再停留在单一的观光、打卡,要提供真正让人心灵得到满足的文旅产品。”
在沉浸式欣赏梅花的同时,梅花旅游应契合当下时代特征,开发创意衍生品,进一步拉长文旅消费。比如制作梅花香水,复原梅花醋等,这些“梅花限定”可以更多的吸引游客,让赏梅变成一个“标签”。
景与人同在,关注游客本身的想法和需求是赏花旅游的重中之重。多重形式的互动,可以增强赏梅旅游的客户黏性,拉动旅游经济。除了梅花环境下的温泉、滑雪、泛舟等活动外,景区还可以提供年轻人喜欢的围炉煮茶,以青梅入茶,或是让游客亲手酿制梅子酒,留下今夕关于梅花的纪念。
除此之外,梅花主题客房、梅花露营屋、梅花派对、梅花摄影、野餐配送服务等,既能满足游客对于梅花的美好需求,又为商家平添了更多盈利机会。
最后,利用数字文旅服务优势,打造梅花旅游品牌。线上赏梅、智能路线定制、在线智能客服等数字服务能为景区带来更多的游客和关注度,也可以为赏花旅游的服务带来质的提升,让梅花开在每一位游客的心头!ng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