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知识
让文化之花在传统文脉上盛放
让千年以来的雕塑穿越时光隧道,走出国粹范儿;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文化和文明焕发出蓬勃有力的创新力。
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近日,习视察甘肃时就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一系列指示,文化领域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有辨识度的“甘肃品牌”再次引来举国瞩目。
一场细雨,葱茏树木掩映下的麦积山更显灵秀。9月11日上午,习来到麦积山石窟,沿着栈道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同保护修复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寄语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1600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能工巧匠在陇右名胜麦积山上开窟造像,10余个朝代的接续营建与重修,成就了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且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
时间回到2019年8月19日,习到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过去几年,随着《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甘肃省文物保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一项项规划、一道道举措、一笔笔专项经费,都在为甘肃的文化事业夯土筑基,也在为中华文明培根铸魂。敦煌研究院也迈出了更大的步子。2022年,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投入使用;2023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年,“敦煌遗书数据库”建成投用。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视察时,习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嘉峪关市充分利用地域内长城形态多样、保护完好的优势,全力做好长城文物保护、历史研究、文化挖掘、数字再现、精神传承、文旅融合等工作。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对野外夯土长城的维护和监测从未间断,他们利用多种先进的监测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了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和赋存环境的危害。
文脉之歌永续,文明之光璀璨。时隔五年,习视察甘肃时再次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扎实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度参与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甘肃省落实精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硬支撑。甘肃省充分发挥文旅资源富集的优势,不断创新繁荣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使文化成为甘肃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有辨识度的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
作为全新旅游体验模式的新探索,万人星空演唱会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文旅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观,鸣沙山和天空作为天然幕布,将西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音乐文化相融合,观众的旅游体验更丰富、更立体、更难忘。敦煌“万人星空演唱会”由此成为热门旅游IP,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27%和35%。
从2015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不断研发各类文创产品,以铜奔马为原型的文创IP也频频火出圈。在这里,艺术不再遥不可及,“铜奔马”炫酷上墙变涂鸦,“彩陶罐”能被一口咬到嘴里……文物与文创、古代与现代仅一步之遥。
新体验、新玩法折射出甘肃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些年,甘肃以保护打基础、以传承为纽带、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推出精品陈列展览300多个,开展社教、研学等活动6000余场次;不断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及免费开放工作;《又见敦煌》《回道张掖》等系列精品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或季节性演出;《乐动敦煌》《千手千眼》《天水千古秀》等旅游演艺剧目陆续推出。围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目标,推陈出新、活化利用、传承发展,以独具特色的多样“甘肃路径”,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焕发时代活力。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成效、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展现新作为……多年来,甘肃上下牢记嘱托,始终围绕“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悉心守护、创新传承、活化利用,不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以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喜人成果,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甘肃力量”。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ng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