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玉发展史一文捋清

2024-09-16 23:36: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NG体育商周两代玉器的艺术特征在继承原始社会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发展。在玉器制作中采用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主要表现手法,使玉器更富于观赏性和装饰性。

  时代风格表现为崇尚自然,追求真实,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感,在商、周玉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此时,史前原始社会玉器分为南北两系的现象已经消失。商周玉器已地不分南此,艺术特征经过长期磨合,渐趋统一,代之以商、周象征主义艺术特征的创作方法,集各代、各地玉器艺术之大成,逐步完善,且一统天下。

  中华玉文化有它的继承性和统一性,商周两朝玉文化的重要特色,是逐步形成了统一格调的礼玉文化。

  商代是继新石器时代后玉器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在制作工艺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创新与变革。受限于出土材料,商代早期玉器整体面貌不甚明朗,但至中晚期,属于商代玉器的自体性风格日臻鲜明并逐步稳固,形成以环形分割为基础,突显造形、纹随形动的显着艺术特征。

  商代玉器以戈、璧、璜、柄形器、凸缘环及龙、鸟、虎、鱼等动物类题材造形为主,并有少量簋、调色盘等器皿。就器形品类而言,其中形状与圆相关者数量众多,如圆形的璧、玦、环身蟠龙,以及近二分之一圆或三分之一圆的弧形璜、龙、鸟和鱼等。若将这些玉器依形态进行比对,不难发现商代多采用一种“环形分割”的方法,以将大块玉料依次分制为数件器物。

  环形分割以圆形器制作为首要,其工序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将厚块玉料切磨为扁圆柱状,钻取中间芯料,形成一个厚的环形器;其次运用“旋转切割”将厚环形器分制成一件凸缘环及两件璧形器,凸缘环和璧形器仍可再进一步分制,形成手镯或其他片形玉饰;取出的芯料也可制成小型蟠龙等玉饰。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过程中旋转切割有固定的施作部位,因此整块玉料是在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下被层层消耗,余料均得以充分利用。这一过程,不仅使玉器之间产生相互叠合的对应关系,也在各器物表面留有部分制作痕迹,如弧形切割线纹等。

  商代玉器以形见长,对于形的塑造通常使用边饰镂空加以处理。这些镂空主要是以砣具、桯具及三角棱条状工具制作,在特定的工序下,呈现出一种外宽内窄、边缘平直、勾转凌厉的风格,与其他时期极为不同。

  除此之外,商代玉器虽多以独立单体形式出现,但也不乏组装同体者,其由多个独立形象依照左右、上下、腹背、寄生等不同的依附关系组合为一个整体,极大增加了形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商代玉器以边饰镂空与组合同体突显基本造形,同时使用满布全器、刚劲有力的纹饰表现具体细节。

  商代玉器上多使用双阴线、单阴线、阳纹或半阳纹刻画纹饰;纹饰的尾部以尖形、方形或圆形收尾;纹饰的转角处向外尖出作方折化的处理,通过单一角度取像、多角度取像与样稿组装进行铺陈,使形纹之间相辅相成、纹随形动。

  其中,单一角度取向以正面取像、侧面取像和俯视像最为常见;多角度取向包括双角度取像与全角度取像;样稿组装则是一种使用同一样稿、依形组构的复合式角度取像。

  商代玉器之所以能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自成一格,即是由于其具有一套完整的玉料分配方式以及独特的艺术设计理念。借由环形分割将玉料有计划地逐层消耗,恪守“省工省料”与“因料施工”的原则,使用勾转凌厉的边饰镂空突显造形,并以满布全器的纹饰构成纹随行动、刚劲有力的表现效果。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这种作风在殷商一朝极为普遍,不仅存在于玉器雕琢之中,也广泛体现在其他材质器物制作之上,应是此期统一的艺术风格特征。

  周人源自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古老部族,武王时克商而有天下。周初定都在镐京,平王时迁至成周(公元前771年),因镐京位于成周之西,故而历史上将平王东迁以前称为西周,此后称东周。西周是一个手工业繁荣发展的时期,作为手工业主要门类的玉器,此时在制作工法、艺术设计上有着杰出表现,同时也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融入至宗法礼制及世俗生活等各个方面。

  除少量传世品外,已知的西周玉器多为出土所得。西周玉器出土地域广阔,在周文化分布区及周边其他考古遗址中皆有发现,其品类、质量与出土遗址等级密切相关,尤以西周都邑、诸侯国高级贵族墓葬所出玉器最为精美。

  从现有材料来看,西周玉器多采用“片状切割”以分配玉料,大致有礼瑞用玉、佩饰用玉与丧葬用玉三大类。礼瑞用玉以圭为代表,不同尺寸的圭其造型亦不相同,尺寸较大者为三角尖“援”,“内”的部分为条片状,主要出自诸侯和大夫贵族墓,应是贵族使用户的瑞圭。小型者虽有尖“援”,但“内”部较短或不甚明显,不同等级墓葬中均可见,多作佩饰之用。

  玉圭单片的配饰用玉多表现人和动物类题材,借由斜砣勾勒面部特征及腿部肌理,以简洁流畅线纹呈现写实造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丧葬用玉以玉覆面、琀玉、握玉及脚踏玉板等最为常见。玉覆面是西周丧葬玉的代表,可视为后期汉代玉衣的发展源头,在整个丧葬用玉形制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玉覆面多用片状玉料切磨五官,并辅以大量三角、三叉玉片,整体塑造出人面形象并缝缀在布料之上。

  西周玉器中见有一类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的佩饰用玉,大致可分为腕饰、项饰及组玉佩。项饰、腕饰长度较短,通常由多件蹄形或束帛形玉饰搭配玛瑙珠使用,整体结构略为简单。

  组玉佩结构复杂,以数量不一的璜为主要构件间或使用各类管、珠等连缀。或由一件玉牌与多股管珠或小型玉圭上下串连而成。无论何种组缀形式,各类材质构件所显现的不同色彩,在视觉上交相辉映,使西周组玉串饰产生出一种缤纷华丽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复杂的组玉佩主要见于高等级贵族墓葬,而在低等级贵族墓葬和平民墓葬中则仅有结构简单的项饰、腕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周宗法制度下礼制的规范和强化。

  西周玉器盛行以弯转作大弧度处理的“内细外粗”双线纹,通常雕琢龙、凤及人物等作为主题纹样,并借由内部镂空进行区隔。

  同一题材因玉料及形制差异产生的不同设计,我们称之为“一元多式”,这种设计思维在西周玉器中十分常见。此外,不同纹样饰于同一器物上出现相缠、共享或依附的组合关系,也使得西周玉器极具变化。

  西周时期流行的人纹和龙纹,是此时代重要的装饰母题。无论是侧视、正视或者局部的人像,其周边围绕的龙纹位置都趋于一致:或插饰其中,或依附人旁,仿若以相同样稿制作,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西周玉器承袭商代遗风,随着剖料方式、镂空技法、形制功能及纹饰处理等因素的改变,逐步发展出西周玉器造形不拘一格、构图流畅生动的艺术风格。

  商周开始进入文明全盛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政权和实行礼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产生了系列化的玉礼器,除了沿袭史前时期的一些种类外,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玉饰件也获得较大发展,形态以动物和想象中的神物为,有时也与人物组成复合纹样。

  当时贵族服装上都佩带玉器,所谓“君子佩玉”,玉饰是贵族身份不可或缺的标识。商周玉器风格和当时社会艺术风格发展一致,抽象变形,古朴谨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