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石雕Like stone
视域:“后三峡”文物保护不容有失
图为三峡文物抢救中出土的代表文物,从左至右分别为:商代三羊尊、虎钮錞于、战国青铜鸟形新尊、大溪文化石雕人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见证。文物保护,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文物保护被称为是一场世纪大抢救,峡江两岸的文明以另一种形式得以传承。随着三峡工程建设阶段顺利结束,三峡文物保护也进入了“后三峡”时期。
“这一次重走三峡,心情与20年前那次完全不同,中国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看到当年考察过的文物古迹都因地制宜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而且更具社会教育功能,我们很欣慰,也对后三峡时期的文物保护更有信心。”当年的老团员、台湾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姚浙生对记者说。
20年前的1993年3月26日至4月7日,海协会、台湾海基会、国家文物局、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组织两岸文物考古专家,组成“长江三峡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团”,从重庆至宜昌,对三峡工程即将涉及的沿线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这也成为两岸文物界隔绝40年后双方首次共同参与的文物考察。
20年后,为纪念这一在两岸文NG体育电子游戏官网博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部分1993年考察团的老团员和两岸中青年文博工作者一行70余人,乘船从宜昌出发,沿长江至重庆,经过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忠县等地,分别考察了凤凰山古建筑群、巴东狮子包文物复建区、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等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重点项目。
“我们一路考察的这些项目,其实就是20年前大家考察时一路最为关心和伤脑筋的文物遗址,也是整个三峡工程文物大抢救工作中大家争议最多、投入最多的几个点,代表了文物保护的不同理念,至今仍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当年的老团员、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主任王军说。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