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雕塑屹立黑土地上

2024-10-06 23:44: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从去年开始,绥化学院立足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方向,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资助寒地黑土研究项目。学院组织科研团队走出校门,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目前,学院旅游管理科研团队已经开入兰西县,为这个县打造特色旅游规划,其中美术系40余名师生正奋战在兰西民俗村黄崖子村,为打造民俗景观大道贡献着智慧和才艺。

  黄崖子村,兰西县民俗旅游景区。今年,这个县决定在景区原主干路的基础上建设一条全长1.5公里,建有80余组关东民俗雕塑的景观大道。建成后的民俗景观大道将与800米长的大型民俗风情壁画相映成趣,打造民俗村的闪光名片。

  根据兰西县的需要,4月15日,由绥化学院美术系师生组成的一支40多人的援建队伍抵达黄崖子村,开始投身兰西县民俗景观大道建设。他们一进村,便立即奔赴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查与具体规划,并于当天下午就投入紧张、繁重的建设中来。

  北方的4月,乍暖还寒,师生每天早晨6点便顶着寒风来到工地,他们边设计、边施工,还要和水泥、筛沙子。巨大的体力支出,加上早寒、午热、晚冷的气温变化,不出一周,很多人都患上了重感冒。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们坚持一天12个小时工作在强劲的春风中,尘土、沙粒吹进了他们的口鼻、耳朵和眼睛里,使许多师生们的双眼红肿,布满血丝,有的还患上了沙眼。

  民俗雕塑造型设计多样,人物动作复杂,面部表情丰富,为了能准确反映民俗雕塑的原生态韵味,学院师生多处部位采用双手抓涂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仔细镌刻细节,执著追求艺术的完美品质,在制作一组主题为“锔大缸”的雕塑时,由于缸体狭窄无法入内施工,师生们只好用一个人托住另一个人倒立进入缸内施工。民俗雕塑的骨架由钢筋和铁丝捆绑、NG体育焊接而成。作业中,师生们的手掌常常被划破,受伤的双手去抓抹带有强碱性的水泥和石灰,无疑于向伤口上撒盐。刺激物的长时间灼烧,让大家的双手布满了血泡。手掌上的皮肤蜕掉一层又一层,手掌上的伤口愈合了再裂开。但师生们没有叫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学院的重托、肩负着兰西人民的期待。他们说,只要能够保证民俗景观大道在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旅游节期间正式亮相,一切付出都值得。

  在接到援建民俗景观大道任务的那一刻起,美术系张凤英副教授便下决心要把民俗景观大道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建设成为能够展示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张教授结合事例为同学们进行现场讲解。她注重细节,即使一根鞋带的造型,也要推敲多次,直到满意为止。张天老师毕业于人民大学,主修绘画专业,一双拿画笔的手也同样干起了瓦匠活。由于气温低,早晨施工水泥的黏合度不好,他就带领学生用手一点点地将挂在雕塑身上的霜花焐掉,抹上了水泥就用手一直托着,直到彻底粘上。董国峰、黄志欣夫妇同为美术系教师,两位老师的父亲是美术工作者,他们每天将建设中的雕塑拍成相片,通过网络发给父亲,请他提出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激励、感召着学生们,学生们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他们的巧手中,现在部分栩栩如生的民俗人物雕塑已经俏立于和煦的春风中。

搜索